项目简介
“矿野绿踪”项目由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应届毕业生范联富及其姐姐范晓燕于2018年共同创立,项目主要以废弃矿区作为修复治理对象,采用“生物性治理+工程性治理”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参与经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该项目在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省赛主赛道成长组金奖、“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公益组金奖。
目睹矿区破败景象 萌发修复梦想
范联富是福州外语外贸学院2015级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出生于大田县。大田县别称“岩城”,是福建省主要矿产地和全国首批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有“闽中宝库”之美称。
中学期间一次偶然进入矿区的经历,让范联富对家乡的矿区有了新的认识。原本山清水秀、环境宜人的山区,因为盲目无序的矿产开采,致使地表裸露,寸草不生,加上雨水的冲刷,形成一条条深浅不一的沟壑,很多重金属被冲入田地、河流,造成环境污染不说,也使得当地村庄人畜生病、庄稼绝收,满目疮痍的场景至今仍让范联富难以忘怀。
废弃矿区治理前照片
大学期间,范联富学的是工程管理,他的姐姐范晓燕是一名返乡创业的女大学生,长期在当地从事蔬菜种植,拥有十多年农业种植和管理的经验。大学期间参加创业设计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范联富的脑海中诞生——他决定发挥专业特长和姐姐多年的种菜经验,在废弃矿区进行大棚蔬菜种植,这样既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又能够帮助当地农户就业,还能让矿区土地资源有效利用,间接达到修复的目的。
废弃矿区里因为含硫等各类有害物质,连草都难以生长,还想种蔬菜?这有点像天方夜谭。范晓燕听了弟弟的想法后,不仅没有反对,而且觉得可行性非常高,因为很多矿区处在高海拔地区,那里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反季节大棚蔬菜。姐弟俩一合计,决定联手开启这个项目。
团队走访废弃矿区考察
团队讨论实施方案
经过不断的调研、请教专家、听取创业导师的建议,2018年1月,范联富和姐姐范晓燕联合打造的“矿野绿踪”项目诞生了。他们把创业目标定位在做废弃矿区生态修复的先行者,项目以废弃矿山作为修复治理对象,通过成立农业合作公司,发展智能生态农业,带动矿区当地农民,在政府、农科院等部门的协助下,共同修复矿区生态环境,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综合治理模式让废弃矿区复绿
2018年5月,大田县政府将“矿野绿踪”项目引入大田县均溪镇银锭岬废弃矿区,由政府投入资金对废弃矿区进行土地平整,然后交由范联富创业团队运营管理。入驻废弃矿区后,范联富采取了“工程性治理+生物性治理”的模式,姐弟俩分工也非常明确,范联富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负责蔬菜大棚的设计、大棚周边的基础设施改造等,而姐姐则负责与农户建立合作方式、大棚内蔬菜的种植技术、蔬菜采摘后的销售等等。
创业团队大棚内观察西红柿长势
大田县均溪镇银锭岬矿区的蔬菜大棚,乍看平常无奇,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特别之处:普通大棚里的蔬菜都是种在垄上,而这里的蔬菜全部种在沟里。范联富道出了其中的奥秘:这里的蔬菜种植采用的是无土栽培技术,将香菇菌渣、椰糠、木屑等作为农作物的营养基铺在沟里,减少对客土的需求,避开土壤重金属超标的问题,而垄上则覆盖一层地膜。营养基两年使用期限满了之后,就覆盖在垄上,长此以往,就能达到对废弃矿区土地的融合和降解,这就是工程治理中重要的一环。
垄上覆膜,沟里覆盖营养基种植作物
两年多来,在省市农科院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创业团队对三十多种植被进行多次试种,最终选出两种具有经济效益的植被——块茎淮山和香茅,以及在矿区容易存活、成本较低的马尾松,在大棚周边的边坡上进行大面积的种植,利用植物自身光合作用和新陈代谢,通过有机物的沉淀,逐步改善土壤环境,从而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
边坡种植马尾松
废弃矿区治理后照片
“公司+农科院技术+贫困户”模式
助力农户脱贫
废弃矿区种出来的蔬菜口感如何?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市场给出了答案。矿区生态农业园里种植的西红柿刚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价格比普通西红柿高出一倍以上。“因为这里属于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比较大,特别适合蔬菜的生产,口感、品相也比平原地区种出来的好,而且我们通过大棚种植在这个时间点上市,避开了番茄上市的高峰期,自然就受到市场的欢迎。”范晓燕自豪地说。
废弃矿区大棚里种植的西红柿
蔬菜卖出好价钱,受益的不仅是范联富姐弟两,也让当地的村民赚到了钱。“矿野绿踪”项目在这里落地的同时成立了农村果蔬合作社,以“设施农业+科技带动+扶贫户”的经营模式助力当地精准扶贫。来帮忙的农民除赚取劳务费,还能以投工入股的方式参与利润分红。范晓燕介绍说,“我们出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他们出劳动力去种植和管理包括后期的采摘,除了有一份最基本的保障工资,我们还按每斤菜0.3元给他们分红,像西红柿一亩地一万斤,一个农户可以管理5到10亩地,一个季度下来,平均每个月至少可以多收入3000元以上。”
当地种植户郑永树告诉记者,加入果蔬合作社后,生产资料不用自己出钱购买,自己只要出劳动力,就能享受到工资和分红双份收入,而且创业团队的订单式种植和销售模式减少了农产品压价和滞销的风险,比之前自己种菜省事得多,收入还更高了。
合作农户在大棚里劳作
据了解,“矿野绿踪”项目创业团队在三明市大田县修复废弃矿区超过500亩,现已成为福建省废弃矿区治理的样板。项目仅2018年利润就达到1075万元,其中645万用于农民工资和合作农户分红。在大田县均溪镇水土流失治理办负责人陈克高看来,该项目利用了矿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创新性地延伸探索出了一条将较为低效的水土流失治理转化为高效生态农业产出的路子,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如今,“矿野绿踪”项目走入正轨,从大田县辐射到三明市其他县区和宁德地区,全省已经建立起5个生态基地,3个农业合作社,累计带动2000多人次的就业,精准帮扶贫困户年收入由2000多元增长到10000多元,但范联富、范晓燕仍感觉任重道远,“以前矿主通过无序开采破坏了金山,今天我们要用技术和成果再造出一片金山”。
省教育厅(教育工委)新闻中心 上官立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