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新闻网讯(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李超铭)我市是全省矿业大市,矿业经济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由于矿山点多、面广,小、散、乱、污等情况一度比较突出。近年来,我市以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抓手,对矿产领域乱象出重拳、下重手,全市矿业开发秩序已根本转变,矿山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为扎实推进矿山开发整治,我市向全市矿业权人发放了《积极参与扫黑除恶,加快铲除黑恶势力的一封信》,成立了扫黑除恶工作调研组赴全市各县(市、区)召开矿业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座谈,深挖细研线索。重点排查恶意竞标围标、强揽工程、扰乱市场秩序,非法勘查、开采、破坏矿产资源,破坏行业管理秩序及充当“保护伞”等乱象。对矿山企业证照不全的,一律抄告安监、环保、公安、工信、供电等部门,实行了最严格的联合惩戒工作制度。“近三年,全市矿山总数由2016年年初的581家缩减到258家,共取缔非法开采点203处(起),立案查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167宗,处罚4500万元。”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表示,对于“保护伞”乱象,我市加强部门配合密切度,提高“两法”衔接紧密度,形成了严打非法采矿的强大震慑,严肃查处了修水县自然资源局姚某某等人利用职务便利纵容涉黑涉恶活动的案件,涉案人员分别受到行政记过、免职、辞退等处分。
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只有从源头上加强监管,才能让矿产资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此,我市明确在日常矿权延续审批工作当中,要求纪检监察部门同步介入,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新设矿山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按照绿色矿山的标准建设;必须在开采前综合考虑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和矿地综合开发利用等因素;必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做到边开采、边治理,实现矿产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双赢。对新出让的矿山必须坚持净矿出让,从而避免暗箱操作、相关政策执行的自由裁量权,创造平等竞争的采矿权市场环境,保障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实现矿产资源价值的最大化。还投入90万元建设了三维综合监管平台,实现矿山企业所有信息的精准适时采集、网络化传输、规划化集成、可视化展现、自动化操作和智能化服务,着力打造“智慧矿山”管理信息平台,为有关部门及时有效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我市将绿色矿山建设作为保障矿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部署实施绿色矿山创建“2341”工程。推进“两化”,即矿区要园区化规划设计、矿企要工厂化标准建设;抓好“三尘”,即抓好开采爆破降尘、生产加工防尘、车辆运输除尘;落实“四定”,即矿山开采实行动检定量、矿区进行铁网围拦定界、合同约定定时、开采加工定工艺;建立一个在线监控系统,即着力打造融矿山监管、环境监测、矿产品车辆运输监控为一体的“智慧矿山”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矿山远程全过程、实时在线视频管理。目前,我市绿色矿山创建已达15个,列全省第二。
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矿山开发支撑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矿山生态修复已然成了重中之重。
我市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治理、用好政策、讲究效率”,专门明确了“三清一平四宜两防”的修复要求,即清开采设备、清加工设施、清矿区废石,对矿区的生产生活用地进行平整,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水则水、宜建则建”要求,组织编制完成各废弃矿山修复治理方案,防止因实施恢复治理工程导致新的环境污染,防止恢复治理后造成新的破坏。截至目前,投入资金6亿元,累计修复废弃矿山1309.96公顷(其中长江经济带废弃矿山671.65公顷),修复持证矿山1774.02公顷。
昔日开采喧嚣远去,矿山安静了,如今又“热闹”了起来。通过修复废弃矿产,不少曾经千疮百孔矿山蜕变成特色景点,其中瑞昌市将亚东水泥废矿堆放场改建成生态农业园,原物华夫山废弃矿山建成村民休闲公园,原洋鸡山金矿旧采坑建成天嗣山公园供市民休闲,日均人流量近万人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