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9月19日讯(记者 杨朝文 周杰)作为湖南最早的工业基地,“世界锑都”锡矿山鼎盛时聚集了200多家锑矿采选厂、30多座冶炼厂,超过16万人口。这座建在矿场上的城市,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建立在各种矿产废渣上。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数十年间,整个锡矿山地区产生的各种废渣约有7500多万吨,如何有效处理这些废渣,成为打造绿色锑都中最重要的一环。
冷水江生态环境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锑冶炼过程中,通过加入纯碱或烧碱对粗锑进行精炼,可以产出各种型号的精锑,同时也会产生砷碱渣,砷碱渣中的砷及其化合物有剧毒,且易溶于水,若保管不善极易引起砷污染事件。
2013年以来,冷水江市通过大力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采用软性填埋的方式,将野外混合砷碱渣全部进行安全处置填埋;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并通过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等20个项目,完成处置5300万吨一般固体废弃物。
与此同时,冷水江市还与中南大学、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科研单位组成“产学研”研发团队,经过数年攻关,实现砷锑分离、砷碱分离、砷酸钠干燥等三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将砷碱渣全部回收利用。闪星锑业承担的国家963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砷碱渣综合回收利用处理工程,经过多次升级改造,目前已经建成每年5000吨砷碱渣处理生产线,并攻克了锑冶炼砷碱渣处理这一全球环保难题,实现了砷碱渣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2018年以来,锡矿山地区共产生砷碱渣1359.3吨,处理砷碱渣2364.88吨,首次实现了“不欠新账”的目标。
最大的污染源得到有效解决,锡矿山区域的水环境质量也得到逐步改善。2019年与2017年相比,当地青峰河万民桥断面砷、锑年均浓度分别下降了77%、31.1%,砷含量已经从2019年8月起开始稳定达标;涟溪河民主桥断面砷含量稳定达标、锑浓度下降33.3%。
水土环境的净化,也给绿色植物带来生机。过去寸草不生的山坡,在当地造林绿化行动的开展下,2018年到2020年,已经有1万亩各种树木生根发芽,其中2020年完成的4000亩植树造林树木长势良好。而在锡矿山周边区域的村子里,许久不见的油茶、黄桃、李等经济树种也栽种下土。
脱下“灰装”换上“绿装”,百年锡矿山如今迎来赞新的面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