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起,中国煤炭行业“转盛为衰”,在煤矿工人看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他们的工资待遇随着煤价一路下跌。
而过低的性价比,让很多工人、大学生逃离煤炭行业,这也成为了很多尚有生产能力的煤企面临的新问题。
“某国有煤矿截止2010年底,共有9065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735人,但仅2010年就流失20多人,其中大多数掌握着企业核心技术,是主要的管理骨干。”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主力生产矿井——芦沟矿统计表明,2010~2013年间共有17名技术人才流失,给芦沟煤矿的高产高效、安全生产带来一些影响。”
而有些大学生与矿上签约后,到矿上干个三五月便“毁约”,投入到其他企业的“怀抱”,这些流失的一线生产技术骨干,已成为煤矿发展之痛。
企业苦不堪言
某煤矿在2015年四个半月内,全矿有52名员工辞职,还有5名员工不辞而别;矿上的98名机关管理人员,目前仅剩下82名,其中8名管理人员即将退休,五六名管理人员准备办理停薪留职手续;在8个基层区队43名管理人员中,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管理人员不足10人。
近几年来,由于企业严控管理人员编制,加上技术人才招收难,人才队伍呈现青黄不接的态势。从普通员工到管理人员,无论从数量还是从结构上看,都满足不了矿上安全生产及发展的需求。再这样下去,矿上的青年技术人员就断层了,煤矿员工队伍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煤矿后继无人。
这带来的后果是,技术人员紧缺,很多原来由技术员把关的采掘措施都交给了总工程师。不少工程由于人手紧缺,设计跟不上,造成采掘接替脱节或不得不中途停止,严重制约着安全生产。
同时,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煤矿往往生产方案拿不出来,安全措施制定不了,制定后也落实不下去,有重大安全隐患也无法识别,有效的安全装置不会使用,对困境中的煤矿更是雪上加霜。
为什么待不住?
(1)劳动强度的影响
煤炭行业是一个高危艰苦的行业,常常在恶劣的环境中辛苦工作。大学毕业生体力较弱,难以长时间干活,韧劲不足。它是人才流失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是验收员,每天下井均为3次,次数较多。
(2)薪资水平的影响
薪资是每一位在煤矿从业人员关心的重点,薪资的合理化分配与否,将影响到工作人员的团结程度与工作积极性。
调查统计表明:31.1%的员工对薪资满意、36.5%的员工对工资勉强满意、32.8%的员工对自己的薪资不满意。
(3)煤矿背景的影响
近年来,毕业的大学生都面临着相亲、结婚的境遇,但煤矿的安全性差及行业比较艰苦,社会舆论有意或无意地夸大煤炭行业的脏、累、苦,这种舆论环境下导致矿上大学生找对象困难,这样迫使大学毕业生脱离煤矿。
调查统计显示:24.3%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煤矿背景满意,而44.6%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煤矿背景不满意,认为煤矿身份影响到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与生活质量。
煤矿背景社会认可度比较低、对象及其家人对从事煤矿事业接受度差,这种情况下难免有部分大学生脱离煤矿,造成技术人才的流失。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