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来,甘于寂寞,守住清贫,她潜心研究磷矿采选技术,开发了一系列胶磷矿综合利用集成技术,不仅破解了世界级难题,更为盘活云南省17.16亿吨低品位胶磷矿(占全省储量40.47%)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技术路径,确保了国家级磷复肥生产基地原料供应和磷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她是刘丽芬,一名来自云天化磷化集团的一线员工。2014年至今,先后被评为全国、云南省“三八”红旗手,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南最美云岭国企人、云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不久前,她成功获评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
两天穿坏一双鞋
磷是国家战略资源,关系到粮食安全。资源贫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是磷资源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1992年,刘丽芬从武汉工程大学毕业后,被分到了海口磷矿从事浮选实验研究工作。多年来,她与技术团队跑遍全国各大磷矿山,在国内外无任何可借鉴的技术条件下,从现场取样,实验室小试、中试、扩大试验到生产现场,反复钻研探索,直到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成功开发中低品位胶磷矿选矿药剂并形成了选矿的成套技术。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对刘丽芬来说亦是如此。为实现磷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她舍弃了照顾家庭和陪伴家人的时间,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研发工作中,实验室和生产一线成了刘丽芬的“第二个家”。
在担任中试厂副厂长期间,为圆满完成中低品位胶磷矿浮选工业试验,及时协调解决现场的技术问题,她日夜坚守在工作岗位。调试过程中,一边要拨电话沟通调试信息,一边要用双手接触药剂和矿浆,才买不到一个月的手机已“面目全非”;调试现场频繁漫浆,来回奔跑调试的她,已是满身矿浆,鞋子早已湿透,甚至一双新换的鞋仅仅两天就被矿浆泡坏了。这次试验,不仅圆满完成了浮选调试工作,更为云南省磷矿第一套浮选装置提供了设计依据。
每年新增经济效益6000余万
2011年以来,刘丽芬先后主持并参与了《难采选胶磷矿高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等15个重大科研项目,开展了贫细杂胶磷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工程技术转化工作,成功开发出云南胶磷矿浮选产业化集成技术,首次实现大型浮选柱和柱槽联选工艺在胶磷矿选矿中的产业化应用。
2006年,云天化集团将以上科研成果落地,建成海口200万吨/年浮选装置,开启了云南省胶磷矿选矿产业化应用的进程。同时,相继建成安宁200万吨/年、晋宁450万吨/年、红磷化工120万吨/年的磷矿浮选装置,实现云南胶磷矿从原来的高品位擦洗脱泥工艺到低品位胶磷矿浮选产业化应用的无缝对接,推动了磷资源产业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为达到资源高效利用和环保要求,刘丽芬组织技术团队开发胶磷矿浮选尾矿资源化利用新技术,使尾矿五氧化二磷品位从9.5%降低至7%以下,开启了云南省胶磷矿浮选尾矿品位小于7%的新纪元,每年新增经济效益6000余万元。
此外,刘丽芬主持并自主研制的胶磷矿集成技术Φ4.0*8.0m浮选柱,在红磷化工120万吨/年浮选厂建设项目中推广应用,并一次投料达产达标,创造了国内同类装置建设时间短、效率高的好成绩。解决了红磷化工生产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高氮优质磷酸二铵的瓶颈,相关优质产品畅销东南亚。
榜样力量薪火相传做奉献
作为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奠基者和磷矿选矿专业学科带头人,刘丽芬不仅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外磷矿试验研究,积极寻求国际项目合作。还将自己多年摸索掌握的知识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人。
经过多个项目实操,团队成员均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研发骨干,培养了博士2人、研究生8人、技术骨干25人,高级职称以上11人,是一支引领全省胶磷矿浮选工艺技术创新的新锐团队。近年来,刘丽芬主动承担了基层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先后培养了100余名技术过硬的矿业工程领域技术人才,为胶磷矿产业化应用持续注入新活力。
28年的磨砺,矿山“金花”在平凡的一线科研岗位上,用执着坚守诠释了创新驱动企业乃至整个化工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对党忠诚、敬业奉献、坚韧不拔的品质在这名共产党员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刘丽芬常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做一个让组织放心的人,做一个对企业和社会有贡献的人。”(昆明日报 记者冉光雯 通讯员窦成洪)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