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一个月前,任湘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11月18日11时48分,地质学家、“中国地热之父”任湘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生前,任湘曾这样回顾一生:“总结今生,不谦虚地说,我曾‘荣膺’若干‘第一’”:
第一个在中国编写、讲授金属非金属矿床普查勘探地质学。
第一个为开发、勘测白云鄂博的矿产,组建起全国著名的地质部105地质队。
第一次把科协组织推广到各区县、企业、大学。
……
任湘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荣耀。他念念不忘的仍旧是——永远的“开发矿业”。
“事实上,毛泽东主席1950年给我的题词‘开发矿业’,早已不再是我个人的‘私产’。”任湘这样说。
2005年2月17日,纪念毛泽东“开发矿业”题词55周年座谈会。前排左九为任湘。
几十年间,任湘这一代人在毛泽东主席为他题写的“开发矿业”题词的鞭策下,奔波在祖国各地,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矿产国,成为地热开采量最丰富的国家。
1
为祖国的尖端工业发展苦战白云鄂博
任湘只身赶到白云鄂博。
这是个世间少有的大铁矿,分主、东、西三个矿区。总储量14亿多吨,近一半矿脉为富矿。
住在山脚下的矿山招待所里。任湘白天上山,晚上阅读并研究资料,上上下下跑了一个月,编写出了白云鄂博矿勘探设计方案(包括投资预算),提交给了当时的地质部。很快地质部批复,决定组建地质部地质队。这支汇集了全国1/3的地质技术骨干的地质队,这就是地质部105地质队。
任湘是第一副队长、党组成员兼总工程师。
曾经参与这个地质队白云鄂博矿石成分研究的矿床专家白鸽回忆说:“我们队200多人,光工程师就10个……我是从矿床所调去的,天天就在长长的槽子里收集矿物标本……”
1963年到1964年,任湘和队友们的勘察工作异常紧张,没日没夜地苦战,白天上矿山,晚上写东西、整理记录。1965年,他们的钻探、实验等工作更是进入关键阶段,每天要工作到半夜一两点钟。
忙忙碌碌中的1964年,任湘再次复发肺结核,大吐血,被护送回了北京。
1964任湘的肺结核再度发作,入住北京黑山扈疗养院。任湘妻子朱宏来院探望。
住院不到三个月,任湘又恳求归队了。
任湘依旧上山、指挥,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聂帅要求他八年完成的任务,他力求四年内完成,“时不我待啊”。
1966年,经过大会战,两年多就完成了任务。大家共同高强度的努力工作,换来了巨大的成功。
105地质队利用原241队铁矿勘探的2.7万米岩心、4.4万米槽井探和1.2万件化学分析副样,加上他们补充勘探所取的矿样,攻克了稀土、铌、钍简项分析;27种稀土元素矿物、15种铌矿物及几种放射性矿物的分析鉴定;稀土、铌在矿石中含量、在各单矿物中含量及其所占储量比例的评价;稀土、铌选矿试验等诸多技术难关,对全部矿体结合开采现状连同铁矿一起重新圈定编图,并重新计算了白云鄂博铁矿储量。
撰写完成了三份报告:生产报告、科研报告、方法报告,这在全国勘探报告中是独树一帜的。他们还提交了一份高质量的《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稀土稀有元素综合评价报告》,及系列实物和数千份原始记录、图件,证实了白云鄂博不仅是个大铁矿,也是一座世界罕见的特大型稀土、铌、钍矿床。他们还完成了阴山褶皱带矿产资源普查工作。
1980年,地质部表彰三十年地质找矿有功单位、集体、个人。地质部105地质队名列其中。
白云鄂博每年约5万吨稀土远销世界许多地区,堪称奇迹。世界最大的稀土宝藏在中国,中国稀土宝藏在包头白云鄂博。从此,白云鄂博更是蜚声中外。1980年4月,地质部表彰三十年地质找矿有功单位、集体、个人,原地质部105地质队被评为:“地质找矿重大贡献单位”。并且,主矿区采矿一直是沿用任湘和队员们编制的图件,精准无误。“这是对我们勘探工作者的最大褒奖。”生前,任湘说。
2003年,40年后,任湘重返内蒙古自治区白云鄂博矿区。任湘说:“小平房已不见踪影,代之以楼房、商场、医院……俨然成为一座城市了。”
2
被外国专家尊为“中国的地热之父”
由于任湘对中国地热资源情况熟悉,1990年,国家三委(科委、计委、经贸委)接到联合国开发署世界银行地热的援华项目后,决定由任湘陪同三位外国专家赴滇研究腾冲地热发电问题。
返京,他们向三委汇报时(任湘没有在场),这位专家叹曰:任湘对中国的地热情况如数家珍,不仅第一个身体力行地投身于中国的地热利用、研究、推广,而且是他的坚持,保护了“大滚锅”,他堪称中国的地热之父啊。
1988年8月,任湘赴羊八井西部沸泉(水温83摄氏度)考察。
由此,外国专家尊称任湘是“中国的地热之父”。
“关于是什么‘之父’,我以为那不过是戏言,我只是为发展中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事业做了我应该做的事。”任湘说。
任湘谦虚了。回顾任湘的工作历程中,大致有著作、论文、计划、规划等各种著述50多份。有迹可循的如20世纪50年代曾撰写《辽宁锦西杨家杖子钼矿及其勘探》《延庆铁锌矿中分散元素赋存规律》等论文;《找矿勘探地质学》《稀有元素矿床及其勘查方法》等教材;20世纪60年代,领导并参加编写《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补充勘探》等十多份矿产勘查报告;20世纪70年代以来,领导并参加编写《中国地热》《滇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针》《中国2000年、2020年地热发电战略及规划》《中国高温地热及其开发前景》等文献。
除了前文所说的“第一”,任湘还是:
第一个在中国编写并讲授稀有放射性矿产地质及地球物理学(1960年)。
1956年3月,任湘在北京地质学院的讲台上。
第一个在中国成立稀有放射性矿产地质及地球物理系。任湘时任系党委书记、系主任。他们从无到有建系,在“反浪费”年代,曾有人批判他“浪费”。其实相反,他们是自己动手制作了辐射仪、能谱仪等,好用又省钱,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
在全国,第一个带稀有矿专业研究生(1961年始)。
第一个发起成立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并担任两届主任(1984年起)。
1994年离休后,任湘仍任西藏、云南、宁夏、和北京市政府顾问。2000年又任中国矿业联合会的顾问,继续为“开发矿业”奔走、呐喊。
他马未停蹄,或“起而行之”——抓起地质锤去实地踏勘;或“坐而论道”——非空谈,而是为祖国的地质工作建言献策。
1993年,任湘在云南腾冲地热田“大滚锅边”考察。
为开发西藏和滇西地热资源,任湘七进西藏,十赴滇西。1992年8月,任湘负责组织举办的“中国西藏高温地热开发利用国际研讨会”在拉萨召开,与会专家对羊八井深孔设计及开发前景进行讨论,为解决西藏能源利用提出了重要途径。
迄今,任湘参与主持、审核、确定开发的地热井已三千余处。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宋慈(实习)
审核:朱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