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黄婷 记者 曹建林)阳春三月,漫步寻乌县上甲村涵水片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工程现场,放眼望去,万物复苏、春暖花开,鸟语花香,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寸草不生、满目疮痍的废弃稀土矿山。而这“化腐朽为神奇”的变化,得益于寻乌县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挥动金融“画笔”倾情描绘绿色金融“美画卷”,让昔日废弃矿山重现绿水青山。
寻乌县稀土资源丰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持续30多年的大规模开采,导致当地遗留下大面积的废弃稀土矿山,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道淤积、耕地淹没、水体污染、土壤酸化等生态破坏,昔日的绿水青山变成了“白色沙漠”,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废弃稀土矿山治理成为该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民生工程。2016年,国家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赣州被列入试点范围。寻乌县积极响应这一惠民实事,以废弃矿山治理为抓手,全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对废弃稀土矿山进行全面治理修复。寻乌县在积极争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中央补足资金的基础上,整合各类上级资金和县本级资金,巧用绿色金融“画笔”,确保项目进度稳步推进。
2020年6月,赣州银行寻乌县支行为寻乌县文峰乡涵水片区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发放2亿元“绿业贷”,用于统筹推进当地水域保护、矿山治理、土地整治、植被恢复。项目实施后,当地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强度已由剧烈降为轻度,水土流失量由每年每平方公里359米,降低到32.3米,降低了90%。植被覆盖率由10.2%提升至95%,植物品种由原来的少数几种草本植物增加至草灌乔植物百余种。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断链得到逐步修复,让废弃矿山又呈现出勃勃生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