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洞片区生态修复前
蝙蝠洞片区生态修复后
社会资本支持 化被动为主动
大理白族自治州蝙蝠洞片区废旧矿山修复项目是云南省及大理州首批推进的3个矿山生态修复试点项目之一,位于鹤庆县境内上鹤高速、鹤关高速和大丽路的可视范围内,面积约70公顷。由于采矿场多年的开采,矿石表层土体被严重破坏,矿区土地石化,植被破坏,土地荒废,形成了高低不平的采石坑,边坡陡峭不稳,危石丛生。地质环境恶化造成周边自然景观破坏,影响矿区及周边居民环境质量,严重影响城市形象。
如何破解大理州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中面临的历史欠账多、现实矛盾多、资金投入不足、“旧账”未还又欠“新账”等一系列问题和困难?
2018年,云南省大理州先行先试,将鹤庆县蝙蝠洞及宾川县狮子口等片区已关停的13个砂石料矿山作为利用市场化方式进行矿山生态修复的试点,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针对蝙蝠洞片区进行综合治理修复的范围涉及5个矿坑、9个高陡边坡和关闭的砖厂、石材加工厂等。预算总投资7689.38万元,工程施工期1年。
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政策性强,政府主导是关键。
为确保矿山生态修复项目顺利实施,大理州建立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州、县两级政府在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从项目选定、立项备案、可行性研究到项目实施,均由州、县职能部门牵头把关,确保项目依法依规,顺利推进,避免盲目上项目,遍地搞治理。
蝙蝠洞片区生态修复前
蝙蝠洞片区生态修复后
矿山生态修复的难点是修复治理效果,痛点是地方政府缺乏专项资金投入。
大理州将社会资本和国内先进治理技术引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既解决了地方政府治理资金“等、靠、要”的被动局面,又让治理效果和生态效益得到保障。在实现治理项目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时,项目投资和回报能够自求平衡。
社会资本投资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风险在于以治理之名,行开采之实。所以在选择投资主体时,既要考虑投资企业的实力和资金保障问题,也要考虑项目的风险防范问题。
据了解,该项目由大理州政府指定州属国有企业大理州土地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全额投资,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建则建”的原则,对修复区的高陡边坡和废旧矿坑实施坡削坡造台、客土回填、边坡防护、场地内截排水等工程。消除相关安全隐患后,对边坡进行生态复绿,对矿坑进行土地复垦,全面恢复项目区自然生态系统。通过施工,将恢复林地23万平方米,新增耕地(水田)约213亩,产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81亩。
先进技术托底 实现多原生态
由于蝙蝠洞片区废旧矿山修复项目与省域内其他项目的地质和生态环境有所区别,治理模式也必须因地制宜,“一矿一策”,做好规划。
大理州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设计团队,利用国内先进治理技术,坚持“宜建则建、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景则景”的治理思路,把治理工作与土地开发、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进行矿地综合开发利用,既保障近期治理效果,又兼顾长期效益,可有效避免项目建成无人管,治理效果不长久的问题。
2018年12月,中冶天工集团中标该废旧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按照项目设计思路,以生态治理为基本原则,采取削坡造台、截排水、生态修复、景观工程等综合措施,结合国家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将项目建设区域打造成了“山”“水”“田”“园”四元齐聚的郊野公园,实现片区的“绿色演变”,在废弃矿山中掘出新经济发展机遇,推动实现了当地经济增长和生态和谐共生的发展目标。
2018年12月22日,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金墩乡蝙蝠洞片区废旧矿山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开工。
大理州鹤庆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蝙蝠洞片区废旧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是大理州探索矿山修复工作的一条新路径,并对深入推进鹤庆县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要全力确保将鹤庆县金墩乡蝙蝠洞片区废旧矿山生态修复试点项目打造成为大理州废旧矿山生态修复的标杆和样本。
面对工期紧、任务重、地质情况复杂等问题,项目施工方中冶天工集团组建了攻坚团队,把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施工、技术难点尽可能提前预见,超前化解。
“边坡治理的施工工艺对于整个云南省来说是一项新工艺,我们为此也做了很大的投入。”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施工负责人表示,为确保项目在建设过程实现“保进度、保质量、保效率”目标,项目部技术攻坚团队率先采用了“边坡治理施工工艺”。该工艺在云南省现有经验较少、施工难度极大,需要项目建设团队在30米高的边坡上进行机械爆破作业,爆破作业完成后再进行“机械修坡”。为确保种子和树木的成活率,项目建设团队从设计施工方案开始就进行了严格实验,以保障在绿色修复过程中不出现“断层”,并通过不断调整种子配比、苗木管养方式,全方位保障边坡的顺利完工和整体效果。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动态掌握原矿区水污染、土壤破坏、采矿后废石风化细腻物质和粉尘以及尾矿风化物等情况,及时向政府、设计单位反馈,以便提前调整设计和施工方案,真正让废旧矿山实现可持续深度绿化。
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公布。按照相关政策,项目投资可通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流转收益、城乡建设用地结余指标流转收益、可利用尾矿公开处置收益收回,实现项目投资和收益自求平衡。
蝙蝠洞片区废旧矿山修复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将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废弃砂石料综合利用、土地整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等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对修复过程中产生的约112万立方米废弃砂石料公开拍卖,新增约213亩耕地指标流转收益,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修复的综合效益。
废弃矿山向绿而生实现综合效益
如今,蝙蝠洞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复垦的水田已种上水稻,一眼望去绿意盎然,完全看不出原来矿山的样子。总计复垦的213亩耕地已成为种植优质水稻、特色水果的耕地资源,助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当地就业转移和经济发展。而通过项目施工,蝙蝠洞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共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7个,种植乔木11400余株,边坡喷混植生91100多平方米,恢复林地约358亩。地质灾害隐患被消除,植被面积大幅度增加,矿区的污染被减少,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提升,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恢复,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融合和协调,土地利用状况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丰富。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恢复,生态效益增效明显。项目区也作为郊野公园,为发展以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为内容的第三产业提供了较好的平台,给关联产业带来收益。
蝙蝠洞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作为大理州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试点,大力探索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新模式,既有效破解了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的困境,保证了生态修复治理效果,同时也实现了项目投资和收益自求平衡,取得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赢的成果,为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据悉,“十四五”期间,大理州仍将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建则建”和“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力争至2025年,基本完成全州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的修复任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