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产业的持续火热,对“锂都”的争夺也愈加激烈。宜春被誉为“亚洲锂都”,目前已形成“锂矿开采—锂云母加工—碳酸锂提取—锂电池材料生产—锂电池制造—新能源汽车生产”的全产业链。如今,有越来越多的锂电池产业链企业加速涌入这座宜人的城市。
巨头抢抓锂矿资源
7月30日,宁德时代与宜春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在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相关县市区建设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及相应碳酸锂等上游材料生产基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落户宜春。
据报道,该项目或将是迄今为止宜春市总投资额最大、一次性固投最多的项目,也是江西省有史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高科技新能源产业招商项目。该项目将极大提升宜春新能源(锂电)产业聚集度和影响力,为宜春打造亚洲锂电产业新高地、江西加快“工业强省”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在此之前的5月,另一家锂电龙头国轩高科宜春锂电新能源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国轩高科在宜春的投资全面启动。该项目计划投资115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计划2022年年底建成投产,二期项目计划2025年年底建成投产,达产达标后预计每年可实现产值约200亿元。
国轩高科计划到2025年动力电池产能达到100GWh,并加快在储能市场布局,而宜春区位优势独特,锂矿资源充沛,通过提前在上游进行锂矿资源布局,“公司将全力构建从锂矿资源、电芯制造到电池PACK及储能系统的生产和研发体系,打造动力电池的全产业链布局。”国轩高科表示。
据电池中国了解,宜春市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锂云母矿“宜春钽铌矿”(414 矿),资源量折合碳酸锂当量达 271.3万吨。根据宜春市政府披露的数据,目前宜春地区的锂云母资源量有629万吨碳酸锂当量,且随着勘探的深入,未来的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在此之前,宜春国资委全资成立了宜春矿业公司,对市内矿山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全资或参股的方式控制宜春市内近20个含锂矿山。目前,在江西省辖区内利用云母提锂技术的企业主要有永兴材料、江特电机、飞宇新能源和南氏锂电,目前锂盐总产能为 12 万吨。
而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巨头的入局,必将进一步加快宜春锂资源开采步伐。
完善产业链布局
除了锂资源,宜春也积极向锂电材料、电池制造方向广泛布局。
“锂电池产业链带动作用最强的是动力锂电池应用环节,只有进一步向后端延伸产业链,才能实现更大效益。”宜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宜春把锂电新能源作为首位产业打造,现有规模以上企业73家,在建项目21个,2020年完成业务收入194.5亿元。
6月5日,合肥力翔与宜春市经开区管委会举行项目签约仪式。合肥力翔将在宜春投建锂电池结构件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25亿元,将分期建设年产5亿套铝壳及盖板。其中一期投资约12亿元,将建设年产2亿套铝壳及盖板,后期投资将在5年内完成,达产后将年产5亿套铝壳及盖板。
去年12月,总部位于宜春的明冠新材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铝塑膜第一股”。公司拟募集资金4.1亿元,用于年产3000万平方米太阳能电池背板扩建项目、年产1000万平方米锂电池铝塑膜扩建等项目。今年7月,明冠新材发布公告称,其主营锂电池铝塑膜的全资子公司明冠锂膜注册资本增资到1亿元,用于铝塑膜项目的扩产,扩产后年产能将达到2000万平方米以上。
据了解,明冠铝塑膜最大的优势就是其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和产品一致性好。目前市场上有干法和热法两种铝塑膜生产工艺,干法的优点是冲深性能优异,但是耐电解液性能偏弱;热法的优点是耐电解液、阻水性能佳,但是冲深性能相对较弱。明冠在业内独创“干热复合法工艺”,结合了两种方法的优势特性,因此,无论冲壳性能还是耐电解液性能都有明显优势。
去年年底,江西远东电池成功研制出国际车电大圆柱—铝壳电池。通过与知名跨国汽车企业合作,这款电池目前已进入量产前的测试阶段。该电池能够在260瓦时/公斤能量密度下为汽车提供超过500公里的续航里程,是普通电动汽车的1.5倍,在60摄氏度或零下30摄氏度的极端条件下,仍能正常充电、放电。
去年7月,宜春市清陶固态动力锂电池项目(一期)在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投产。该项目总投资55亿元,2019年8月开始动工,建设年产10GWh固态动力锂电池生产基地。一期投资5.5亿元,占地100亩,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年产1GWh固态动力锂电池。二期计划投资49.5亿元,将新增固态动力锂电池产能9GWh。
此前,宜春市曾发布实施锂电新能源产业“332”发展战略,打造动力锂电池制造产业基地、锂电核心材料生产加工基地、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建成锂电企业总部办公中心、锂电新能源产业人才服务中心、国家锂电研发监督检验中心,创建锂电新能源产业金融平台与锂电新能源产业材料采购平台,做大做强锂电新能源产业。
随着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明冠新材等锂电产业链主流企业在宜春加速聚集,不难想象,未来宜春在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版图上的地位将愈加重要。
巨头抢抓锂矿资源
7月30日,宁德时代与宜春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在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相关县市区建设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及相应碳酸锂等上游材料生产基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落户宜春。
据报道,该项目或将是迄今为止宜春市总投资额最大、一次性固投最多的项目,也是江西省有史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高科技新能源产业招商项目。该项目将极大提升宜春新能源(锂电)产业聚集度和影响力,为宜春打造亚洲锂电产业新高地、江西加快“工业强省”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在此之前的5月,另一家锂电龙头国轩高科宜春锂电新能源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国轩高科在宜春的投资全面启动。该项目计划投资115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计划2022年年底建成投产,二期项目计划2025年年底建成投产,达产达标后预计每年可实现产值约200亿元。
国轩高科计划到2025年动力电池产能达到100GWh,并加快在储能市场布局,而宜春区位优势独特,锂矿资源充沛,通过提前在上游进行锂矿资源布局,“公司将全力构建从锂矿资源、电芯制造到电池PACK及储能系统的生产和研发体系,打造动力电池的全产业链布局。”国轩高科表示。
据电池中国了解,宜春市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锂云母矿“宜春钽铌矿”(414 矿),资源量折合碳酸锂当量达 271.3万吨。根据宜春市政府披露的数据,目前宜春地区的锂云母资源量有629万吨碳酸锂当量,且随着勘探的深入,未来的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在此之前,宜春国资委全资成立了宜春矿业公司,对市内矿山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全资或参股的方式控制宜春市内近20个含锂矿山。目前,在江西省辖区内利用云母提锂技术的企业主要有永兴材料、江特电机、飞宇新能源和南氏锂电,目前锂盐总产能为 12 万吨。
而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巨头的入局,必将进一步加快宜春锂资源开采步伐。
完善产业链布局
除了锂资源,宜春也积极向锂电材料、电池制造方向广泛布局。
“锂电池产业链带动作用最强的是动力锂电池应用环节,只有进一步向后端延伸产业链,才能实现更大效益。”宜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宜春把锂电新能源作为首位产业打造,现有规模以上企业73家,在建项目21个,2020年完成业务收入194.5亿元。
6月5日,合肥力翔与宜春市经开区管委会举行项目签约仪式。合肥力翔将在宜春投建锂电池结构件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25亿元,将分期建设年产5亿套铝壳及盖板。其中一期投资约12亿元,将建设年产2亿套铝壳及盖板,后期投资将在5年内完成,达产后将年产5亿套铝壳及盖板。
去年12月,总部位于宜春的明冠新材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铝塑膜第一股”。公司拟募集资金4.1亿元,用于年产3000万平方米太阳能电池背板扩建项目、年产1000万平方米锂电池铝塑膜扩建等项目。今年7月,明冠新材发布公告称,其主营锂电池铝塑膜的全资子公司明冠锂膜注册资本增资到1亿元,用于铝塑膜项目的扩产,扩产后年产能将达到2000万平方米以上。
据了解,明冠铝塑膜最大的优势就是其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和产品一致性好。目前市场上有干法和热法两种铝塑膜生产工艺,干法的优点是冲深性能优异,但是耐电解液性能偏弱;热法的优点是耐电解液、阻水性能佳,但是冲深性能相对较弱。明冠在业内独创“干热复合法工艺”,结合了两种方法的优势特性,因此,无论冲壳性能还是耐电解液性能都有明显优势。
去年年底,江西远东电池成功研制出国际车电大圆柱—铝壳电池。通过与知名跨国汽车企业合作,这款电池目前已进入量产前的测试阶段。该电池能够在260瓦时/公斤能量密度下为汽车提供超过500公里的续航里程,是普通电动汽车的1.5倍,在60摄氏度或零下30摄氏度的极端条件下,仍能正常充电、放电。
去年7月,宜春市清陶固态动力锂电池项目(一期)在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投产。该项目总投资55亿元,2019年8月开始动工,建设年产10GWh固态动力锂电池生产基地。一期投资5.5亿元,占地100亩,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年产1GWh固态动力锂电池。二期计划投资49.5亿元,将新增固态动力锂电池产能9GWh。
此前,宜春市曾发布实施锂电新能源产业“332”发展战略,打造动力锂电池制造产业基地、锂电核心材料生产加工基地、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建成锂电企业总部办公中心、锂电新能源产业人才服务中心、国家锂电研发监督检验中心,创建锂电新能源产业金融平台与锂电新能源产业材料采购平台,做大做强锂电新能源产业。
随着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明冠新材等锂电产业链主流企业在宜春加速聚集,不难想象,未来宜春在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版图上的地位将愈加重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