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中国21个自贸试验区吸引全国近17%的外资
中国自贸试验区吸引外资的“磁力”在增强。中国商务部22日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21个自贸试验区吸引了全国近17%的外资。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介绍,上半年中国利用外资大幅增长,实际使用外资达6078.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8.7%,两年平均增长12.7%。
从多项指标看,中国吸引外资的“磁力”不减。企业数量增长上,全国新设外资企业超过2.3万家,增长47.9%,累计设立超过106万家。引资结构上,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9.9%,增速为近10年同期最高;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3.4%。主要投资来源地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欧盟实际投资分别增长49.6%、50.7%和10.3%。
中国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进展,开放高地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数据显示,上半年21个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1008.8亿元,以不到全国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吸引了全国近17%的外资。此外,海南自由贸易港新设外资企业和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3.9倍和5.7倍。
商务部称,今年上半年中国吸收外资快速增长,明显好于预期,为实现全年稳外资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将按照官方部署,全面促进消费,完善现代流通体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决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快推进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完)
上半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同比增长27.5%
疫情之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日趋紧密。中国商务部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达5.3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7.5%,增速高于中国外贸整体增速,占外贸总额的比重达29.6%。
商务部综合司司长郭婷婷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商务部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推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取得了新进展。
货物贸易往来上,上半年中欧班列开行7377列、发送货物70.7万标箱,分别增长43%和52%,累计开行超过4.1万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168个城市。
投资合作方面,上半年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20亿元,增长8.6%,占全国对外投资的比重提高到17.8%;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546.7亿元,占全国对外承包工程的57.9%。同时,沿线国家在华新设企业2775家,直接投资39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8%和49.6%。
在自贸区建设上也取得稳步推进。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已与沿线13个国家签署了7个自贸协定。此外,商务部还积极推动与相关国家建立贸易投资合作机制。同时,通过举办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展会,有力促进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
郭婷婷称,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做好境外项目和人员疫情防控,加强抗疫国际合作,推进“一带一路”贸易投资优化升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完)
制造业国家恢复生产会否影响中国出口?商务部回应
商务部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上半年,在全球范围内供给与需求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货物进出口18.1万亿元人民币,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分别增长27.1%、28.1%、25.9%,两年平均增长10.8%、11.3%、10.3%。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称,今年以来,随着疫苗接种进度加快,部分国家已经出现经济回暖,生产逐步恢复,这对中国外贸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一方面,中国出口会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另一方面,各国恢复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生产设备,对中国资本品、中间品需求明显提升。今年前6个月,消费品出口占比有所回落,但是资本品、中间品出口占比达到了76.7%。该比重高于去年全年2.5个百分点。
“从近期监测的情况看,约40%的外贸企业新签出口订单同比增长。预计外部需求回暖、国内经济稳中向好将继续支撑中国外贸发展。但随着去年同期基数逐步抬高,下半年外贸增速将有所回落,外贸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李兴乾说。
他表示,当前,全球疫情起伏反复、世界经济脆弱复苏。原材料价格高企、海运物流不畅等问题进一步挤压外贸企业利润空间,也影响企业接单意愿。对此,目前官方正在密切跟踪外贸形势变化,下半年将重点围绕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研究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切实降低外贸企业综合成本。(中国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