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丽云 四川在线记者 唐子晴
“我们的妈妈对待别人的孩子比自己亲生的还好。”家住攀枝花市西区清香坪街道路南社区的彝族居民陆学英是7个孩子的母亲,其中4个儿女是她收养的孤儿。在亲生儿女眼中,妈妈似乎总是偏心。
1985年,陆学英带着亲生的3个孩子随丈夫保格长所从云南永胜迁家来到攀枝花矿务局花山矿。那时住的是用泥土、木板和油毛毡搭建的“干打垒”房屋,一家人也过得并不富裕。
平静的生活在1990年被打破。那一年,陆学英在捡废品时遇到一个身体瘦弱的小男孩,了解到男孩父亲患癌症去世,母亲离家出走后,她义无反顾地收养了这名已流浪10多天的小男孩。
8年后,陆学英再次收养了两兄妹。两个孩子里,姐姐迫不得已经辍学回家,弟弟从小就患上“大脖子病”,面对巨大的压力,陆学英还是向他们张开了温暖的怀抱。为了给弟弟治病,陆学英四处奔波,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弟弟终于康复。
直到2003年,陆学英得知又有一名名叫小松的小男孩因为父母离异被抛弃,那时小松才1岁多。“一个孩子是养,多个孩子一样养!”陆学英的慈母情怀像是一个磁场,把小松“吸引”进了这个大家庭中。
丈夫的微薄工资艰难维持着一家9口人的生活,市场上,陆学英总是买最便宜的肉;从云南老家托人带来的土豆,变成了换着花样做的“土豆宴”;一家人总是吃着她从菜市场捡回来的菜叶子和水果;孩子总是穿着旧衣服……为了不让一个孩子们失学,陆学英什么重活累活都干。
没有工作、识字不多的陆学英先是帮当地人种地,换取少量的粮食和生活用品,后来,又到建筑工地上打小工,干些背砖、背水泥沙石的体力活。为减轻丈夫的负担,她还到井下采过煤、推过车,到焦化厂炼焦,四处捡垃圾。
“退休前,家外诸多事务都由她操持,她辛苦得很。我感谢她,她既是家中的贤内助,更是我努力工作的坚强后盾。”谈起妻子陆学英,憨厚老实的丈夫保格长所总是笑呵呵地说道。
如今,孩子们都长大成人,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不少。但陆学英仍然节俭朴素,周围邻居发生矛盾,她热心前往调解;看见比自己困难的人,她更是力所能及地捐钱捐物。
“身边地人对我都很好,我只是用自己的力量做一些平凡的事,而且我很快乐,帮助别人真的是很快乐。”回看过去的30年,陆学英这样说道。近年来,她的故事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并在2013年荣获“四川省十大最美志愿者”称号、“2013年度感动四川十大人物”称号、“四川省优秀志愿者”称号,2015年荣获“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2016年11月,荣获第四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提名奖,2020年获得“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