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世界报》网站3月23日刊发题为《太空采矿业:前所未有的投资》的报道称,太空采矿业热度攀升。全文摘编如下:
你是否希望你的孙辈成为万亿级的富豪?美国广受欢迎的天体物理学家尼尔·德格拉斯·泰森称,第一个达到这一财富数量级的人将出自太空采矿业。此话一出,那些最有野心的投资者(其中有些人是梦想家)便把目光聚焦在这一越来越近的未来之上。最近在最成功的科幻电视剧《苍穹浩瀚》中描绘了基于这种采矿业活动(重点是小行星带)的太阳系殖民景象。与此同时,在现实的这一边,小行星似乎已经失去了一些魅力,但在上个月,来自多个国家的三个探索任务到达了火星。私人探索倡议将目标指向了月球,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和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是这方面的领军人物。目前,新的太空竞赛继续在商业开发之前奠定着科学基础,但现在可以投资致力于未来太空采矿业的企业。这种高风险的投资只适合梦想家。
天体物理学家博尔哈·托萨尔用一篇指向明确的文章给太空采矿业提升热度。在这篇题为《小行星采矿业:新的太空竞赛》的文章中,他回顾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去年10月在小行星贝努上采集样本的历程。他认为,NASA在几年之内将从贝努带回矿物样本。类似这样的任务将是尚处在“胚胎”阶段的太空采矿业的先驱。托萨尔在文中写道:“有一些太空采矿公司(例如美国行星资源公司),已经发射了数颗小型卫星来测试其多项专利技术。”实际上,托萨尔指出,从日本“隼”号小行星探测器任务成功带回几克小行星的表面样本之时起,太空采矿就已经开始了。运回小行星矿产的技术已经存在,只需要扩大其规模即可。这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吗?我们正越来越依赖稀有元素(例如钯元素),而这些矿物在地球上的开采成本很高,而且会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但是,对太空采矿业的期望近年来有些淡化。几年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曾提到了“太空工业淘金热的失败故事”。围绕以行星资源公司为首的许多公司,小行星采矿业造成了一种泡沫。2012年,行星资源公司宣布,要利用低成本小型望远镜勘测具有开发潜力的小行星。该公司获得了包括谷歌公司高管埃里克·施密特和著名科幻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伦等投资人的支持。其主要竞争对手美国深空矿业公司,虽不那么知名,但获得了一些政府合同的支持。太空采矿业的热潮开始升温。贝索斯加入了竞争者的行列;NASA资助了该领域的研究项目;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创设了小行星采矿领域的学位;甚至连美国参议员特德·克鲁兹都认可了地球上第一个万亿富豪将出自太空采矿业的预言。卢森堡政府与行星资源公司签署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合同,以便让该公司在欧洲设立办事处。而与此同时,日本、苏格兰和阿联酋等地已颁布了自己的太空采矿法律或投资计划。
然后,事情开始出现了问题。在2018年,行星资源公司无法筹集到预期的资金,几位主要高管离开了公司。深空矿业公司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高管们抱怨说,投资者不敢承担长期风险,而投资者回应说,该公司没有遵守诺言。技术方面的许多其他问题也对太空采矿业的前景不利,但最严重的问题是目标的模糊性。一些梦想家将目光转向了卫星和物流业务,例如运载火箭发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