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铁矿石如何变成易拉罐?”3月31日,在喀尔墩村开展的京和两地交流活动中,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团委组织部长毕鲁博,同当地维吾尔族青年分享了炼钢知识、并讲述了首钢的百年变迁。此次交流互动,是“我在北京有个家”大型公益项目的系列活动之一。
“我在北京有个家”项目中的青基会工作人员
和田地区,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距离北京约4000公里。为增进京和两地交流,2018年,北京团市委牵头发起,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了“我在北京有个家”大型公益项目,该项目以民族地区家庭贫困的青少年为帮扶对象,通过每年“1+5”的模式(1000元助学金、5份爱心礼物),给予贫困家庭的青少年“物质帮扶+精神关爱”,三年来共资助1144名和田地区青少年。
喀尔墩村的科普课堂
喀尔墩村,座落在和田地区墨玉县喀尔塞镇。3月31日上午,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来到这座宁静的村庄,一堂关于钢铁知识的科普讲座即将开始。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团委组织部长毕鲁博,受邀作为主讲嘉宾。
毕老师向大家分发课件
“大家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吗?”为调动当地青年的课堂积极性,毕老师不时向大家抛出问题,并结合PPT演示,简述了铁矿石变成易拉罐的全过程。科普环节,毕老师尽可能让分享内容贴近生活,力求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随后,他还讲述了首钢的百年变迁、以及首钢为筹办北京冬奥会做出的努力。为便于交流,现场还邀请到一位通晓维汉双语的女士作为翻译。40分钟的分享交流结束后,在场30多名维族青年,向毕老师报以友善的微笑和热烈的掌声。
微笑授课的毕老师
维族姑娘现场翻译
毕鲁博坦言,这是他第一次和维吾尔族同胞进行课堂交流,应该说是一次非常独特的人生经历。他认为,钢铁是一切工业的基础,希望通过此次分享,能为当地青年的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出一份力。此外,首钢拥有102年的历史,通过讲述首钢的变迁,也能反映出国家的长足发展。
墨玉县团委副书记美和日阿伊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参加此次交流活动的当地青年,平均年龄在28岁,有村干部、志愿者、个体户,喀尔墩村的团支部将大家组织到一起。她还谈到,过去村里组织培训交流,多以法规宣讲、政策解读、农牧技术为主,涉及工业的科普交流并不多,因此这项活动也能为当地青年打开一扇窗。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编辑/谭卫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