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推行林长制。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在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任务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大早,贵州毕节织金县副县长张震就赶到了织金县过弓村。他要会同镇、村两级党委书记共同巡视森林防火工作。春季是森林火灾高发季,过弓村山林面积大,防火形势严峻。
张震是副县长,但是并不主管林业。不久前,他多了个新头衔——林长,负责马场镇总共7.27万亩林地。此后,不定期巡山成了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织金县,像张震这样的县级林长有33位,他们分管织金县下辖的33个乡镇和街道的林业工作。从2017年以来,全国一些地方开始探索林长制,不少省、市、县、乡主要领导干部都多了一个林长的头衔。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刚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中也强调,要推行林长制。林长到底是个什么长?为什么要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都关注林业工作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林长制办公室主任、森林资源管理司司长徐济德说:“林长严格来说不是一种行政职务,是一种制度的体现。林长制是通过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把发展林草资源,保护林草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落实到他们的头上。”
落实责任,是林长制设立的初衷。实际上,山林并不是没有人管。长期以来,山林管护一直都由林业部门来执行,但单打独斗,力量薄弱。林业发展周期长,经济效益低,很难得到政府的重视。尽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些年来深入人心,但是乱砍滥伐、违法占用林地、毁林开垦等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徐济德说:“全国很多地方,过去都发生过一些破坏森林资源的案件,表面上一追一查,很多地方都重视,但实质上治标不治本。”
如何达到标本兼治?就要从制度上想办法,把责任明确下来,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中要求,明确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目标责任,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总林长,由省级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设立副总林长,由省级负责同志担任,实行分区(片)负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立市、县、乡等各级林长。
徐济德说:“省级总林长就是对全省的重大生态建设决策部署重点内容加强考量,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经常研究关注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基层的林长要对负责的小区域责任落实得更好,对发生的问题要切实进行处理,对有关的生态建设或者保护的内容做到落实落地,落实得更有成效。”
这样的制度设计,是否能够解决原来森林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2018年开始先行先试林长制的江西省从中尝到了甜头。
位于江西萍乡的略下村的花海,游人众多,很难想象,就在几年以前,这里是一片煤渣遍地,污水横流的景象。
萍乡曾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矿产区,有着130年的煤矿开采历史,废弃矿区面积近9万亩。2010年,萍乡就开始着手逐步矿山复绿,当时,主要是由自然资源相关部门来牵头,林业部门只做技术支撑。然而,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多个部门配合,仅靠单一部门牵头,困难重重,进展缓慢。
江西萍乡市安源区林长办公室主任钟彪说:“当时矿山复绿主要是以自然资源部门为主,资金筹措困难,项目实施比较难。”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2018年江西省开始试行林长制,对每一个行政地区都下达了森林覆盖率的具体任务。萍乡市由市委书记担任市级总林长,下设分级林长,担负起了整个市的森林资源管理的责任,矿山复绿工作立刻成为了政府的工作重点。
林业、水利、自然资源、交通等各个部门被调动起来形成合力,政府在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的同时,还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约定引进社会资本,筹集5000多万元资金,因地制宜对废弃矿山进行复绿美化。如今,萍乡已经复绿了6万多亩废弃矿山,剩下的将在2022年完成复绿工作。
上面做决策,下面抓落实。森林资源的保护,最终还要落实到每一个基层的林长头上来。如何能把责任压实,打通林长制改革“最后一米”,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并且管得好呢?
杨江勤是安徽省安庆市杨亭村的党委书记,2017年,他成为了安庆第一批村级林长,面对自己突然多出来的新身份,当时的他也有些手足无措。
村里的山,很多是老百姓的自留山,山上草木自然生长,每年下半年,老百姓都会砍树,山就成了光山,无人能管。这样一个烂摊子,除了防火,林长还能做什么?
靠着自己的揣摩,杨江勤干了一阵,山林状况并没有很大改观,林长这个头衔仿佛也没有太大作用。到了2018年,安庆市出台了全国首部林长制实施规划,同时,又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每一个林长进行监督,实现责任可量化。杨江勤一下子有了压力。
安徽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杨亭村党委书记杨江勤说:“市里搞了一个智慧平台,在平台上发布每年的年度任务,每年这个行政村植树不能少于5000棵,低产林改造不能少于200亩。”
领到了任务,杨江勤就有了工作方向。增绿、提质就成了他的首要任务。不过,具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权力边界在哪,依旧无章可循。直到2020年1月1日,全国首个林长制地方性法规《安庆市实施林长制条例》正式实施。
此后,安庆市又建立了“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设立驻林长办检查工作室,部门间开展联合巡查,针对林长履职进行监督。杨江勤的履职,更加规范化了。
除了护绿、增绿,如何利用绿色发展,也是林长们要考虑的重要方向。
杨江勤也想为村民谋一条绿色发展致富的路子。可过去,资源不足,力量不够。这一次林长制实施,在政府多个部门的帮助下,杨亭村招商引资7家农林企业,累计流转山场面积3600余亩,企业累计投入资金超过亿元。旅游经济收益突破500万元,带动贫困户留守人员就业,劳务用工收入突破200万元。如今的杨亭村,山顶公益林密布、山腰茶叶、杨梅、蓝莓等经济林茶果飘香,山脚下红梅、桂花、樱花、郁金香等花开四季。
而江西萍乡的略下村,则依托复绿的青山,打造“阳光花海”景区,成立了旅游合作社,村民们纷纷入股、就业,端起“金饭碗”,吃上了“生态饭”。
自2017年以来,全国已有十个省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提出,要在2022年6月底前,全国范围内全面建立林长制。近日,国家林草局制定并印发了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实施方案。
全面推行林长制,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落实责任、理顺机制,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治理、保护和发展林草资源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有系统思维、协同推进。林草资源的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灾害防控、监测监管等等,都需要通过林长制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将责任落实落细。从一些地方的实践看,林长制实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不仅使得林草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还实现了生态改善和绿色发展的“双赢”,增绿又增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