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滦东欢坨矿业公司,一块原煤从井下生产到装车外运,几乎见不到煤炭的影子。那么,煤炭究竟是去哪儿了?
天朗气清,春风拂绿。4月13日,在通往欢矿公司的公路上,一辆辆拉煤车车身整洁如新,苫布将煤炭裹得严严实实,从外观上几乎看不出这是一些拉煤车。
走进春天里的欢矿公司,干净整洁的路面,宽敞高大的办公楼,拥簇着矿区里一株株桃花、梨花、玉兰花,争奇斗艳……眼前美丽的景色让人难以相信这里是煤矿。
一提到煤矿,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黑”,路面是黑的,天空是黑的,到处被黑色笼罩。多年来,欢矿公司全力厚植生态底色,“刷新”人们对煤矿的传统印象。
在开滦东欢坨矿业公司5号和6号筒仓北部,一座巨大的原煤储煤仓高高耸立,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在这里丝毫看不到飞舞的煤尘。
“原来不用说进到煤场里,只要靠近煤场30米,整个人都是灰头土脸。”开滦东欢坨矿业公司经营部主管环保工作的副科长倪瑾伟说,实现煤炭储存全封闭管理,建设一个既符合环保标准又节约资金的现代化煤棚刻不容缓。
为实现这一目标,倪瑾伟多次到兄弟单位了解煤棚建设使用情况,跑市场到有关厂家调研,最终选择大跨度网架结构煤棚,这种结构不仅空间刚度大,结构稳定,在节约资金的同时,还能缩短建设工期。
原煤场棚化改造后,占地面积7406.86平方米,可储存煤炭约6万吨。“以前,别人一说咱煤矿就会想到煤尘乱飞、满脸煤灰。现在,咱们一样可以当白领了。”这公司储运科员工付怡高兴地说。
开滦东欢坨矿业公司先后投资近1000余万元,对砂石料场、水煤场、风选矸石场进行棚化改造,实现矿区无尘化管理,从源头上遏制煤炭扬尘污染。目前手选矸石棚正在建设,预计4月底完工。
在原煤储煤仓的顶部高高悬挂着一条全长108米的全封闭落煤输送机走廊。“原煤从井下采出提升到主井口开始,就通过203带式输送机落到这条吊挂皮带上,再洒落到煤棚内。返洗煤则直接进入受煤坑,通过地道带式输送机入洗煤厂进行洗选。”倪瑾伟指着头顶上的皮带走廊说,整个过程全程封闭,看不见煤炭更没有粉尘产生。
“这个吊挂皮带系统,是我们的技术创新,在集团公司职工发明创意大赛上获得了银奖。”倪瑾伟自豪地说,原设计只有煤仓出口一个落煤点,存煤量小,无法满足生产需求。经过反复研究,设计人员在煤仓出口延伸出一条带式输送机,并在机身安装8台电动双侧犁式卸料器,在走廊地板增加8个卸料口,提高了存煤量,方便了铲装和运煤车辆调转。
在原煤储煤仓内四个角落,还设置了4台远程射雾器。煤炭自然下落的过程中,烟尘漫天的景象再也不复存在。
采煤不见煤,就连出入欢矿公司的运煤车都要做严格执行环保管理标准。“每天进出矿区的运煤车400多辆,严格执行‘国五标准’。”倪瑾伟介绍,他们在运煤车出口安装了车辆冲洗装置,利用处理后的中水对车辆的轮胎、底盘以及车身进行全方位冲洗,有效降低了车身煤尘和轮胎煤渣对环境的影响。
矿井水作为煤炭资源开发的第一大伴生资源,不仅威胁矿井的安全,也是破坏生态环境的“元凶”。数据显示,我国煤矿井年排水量约71.7亿立方米,意味着每开采1亿吨煤,约平均破坏2亿方水资源。
开滦东欢坨矿业公司作为高涌水矿井,年排水量约2千万立方米。为加强矿井水治理,保护水环境,欢矿公司投资7789万元建成集团公司规模最大的矿井水处理厂。
一股股清水源源不断从排水口流淌出来,蓄水池清澈见底,一条条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现在,矿井水处理系统日处理能力能已达到6.3万吨,且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矿井水处理厂运行部部长彭晔荣介绍,矿井水的处理过程,实质上是将水和污泥、杂质的分离过程。通过“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四道处理工艺,再利用一体化高效全自动净水器设备,去除水中的固体悬浮物,降低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最终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企业是绿色矿山的践行者,也是受益者。矿井水处理后沉淀下来的煤泥含水高、黏性大、热值低,一直被视为难以利用的废弃物。欢矿公司将煤泥制成泥饼,令人头痛的固体废弃物“摇身一变”成为宝贵的能源燃料,销往全国各地。目前,欢矿公司每天产生煤泥量约120吨,年可实现经济效益约500万元。
绿色见底蕴,山水见初心。开滦东欢坨矿业公司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守护矿山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绿色矿山的新型发展之路。(赵静静 郭洁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