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新闻网讯(柯志军九江报业融媒记者谈思宏)都昌县位于风景秀丽的鄱阳湖畔,坐拥鄱阳湖三分之一水域,是长江中下游最大的石材储藏地。本世纪初,随着花岗岩资源的开采,石材产业“红极一时”,成为赣北乃至全省最大的饰面板材生产基地。但过去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及环保意识淡薄,在矿山开采的同时,忽视了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导致矿区周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2018年6月,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深入都昌县督察,指出都昌县所有采石场均没有进行生态复绿,采石场废石乱堆乱放,没有固定的堆场,挡土墙建设不到位,且某处采石场旁边存在水库水体浑浊、废石填埋水库等问题。2018年11月,该问题被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针对这些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行立改,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牌”发展战略,坚决落实环保问题整改,扎实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全力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
最严标准抓整改序时推进修复治理
在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后,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剖析原因,督促都昌县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对存在的问题逐个挂号整改,制定了《都昌县石材开采环保问题整改方案》,按照“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耕则耕、宜草则草”的要求,因地制宜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当地县委班子先后20多次深入矿山实地调研、现场督导,组织矿山企业召开工作推进会和约谈会,全力以赴做好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对都昌全县矿山全面开展生态修复,确定了由都昌县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合力督促,矿山企业为主体的整改机制,其中:持证矿山治理主体为企业,废弃矿点治理主体为属地乡镇,“牛奶湖”治理主体为水利部门。通过降坡、削坡、修建挡土墙、截排水沟、覆土复绿等工程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实现矿区应绿尽绿。对多余的废石废渣,及时清理处置。对已蓄水采坑,修建安全护栏,直接用作灌溉池塘。对矿区工棚和设备设施,全面拆除清理,覆土回填,播撒草籽复绿。对工业场地,清理废石后,有条件的复垦为耕地,并栽种芝麻、番薯等经济作物,变废为宝。对徐港片区总水系,通过埋设涵管、建设截排水沟、沉砂池,完善矿区排水系统,引导山水顺流,减少雨水冲刷造成修复工程损毁,矿区排放的废水经三级沉淀后达标排放。
苏山8、9号矿起初施工匆忙,没有清理废石渣,导致施工与方案脱节,整体感观不佳,安全隐患较大,如果不推倒重来,极易引发大的地质灾害。为此,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再次核准优化设计方案,聘请省级地质环境和水利专家实地指导,全面提标整改;同时,要求监理进驻矿区,全程监督工程施工,从人员和技术上保证工程质量。
开展最严联合执法倒逼企业履行义务
2018年3月26日、5月14日、6月19日,都昌县先后三次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对都昌重点矿区苏山乡25家饰面用花岗岩矿企业供电设施、采矿设备,实施强制拆除,并设置宣传牌、禁采警示牌。2019年3月16日,当地相关部门通过联合执法,
依法对矿区工棚及附属设施,集中实施拆除清理,经过各部门合力共为,共拆除清理120栋,另有9栋去功能化后作为其他用途保留。
2018年9月以来,当地有关单位集中力量先后六批次约谈矿山业主,督促依法履行修复义务,如期完成生态修复治理。2019年3月,都昌县纪监委、公安、检察院、法院、自然资源、石材办、苏山乡等单位,再次对未按期完成修复任务的企业,逐一约谈负责人,下达最后通牒,要求企业签订《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承诺书》,对逾期不兑现承诺的企业主,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处理。2019年3月26日,对拒不履行生态修复义务的蓝野1号矿法人,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震慑效果明显,促使所有矿山企业按照要求和标准开展生态修复。
全力加强后期管护巩固矿区复绿成果
都昌县全力加强修复工程后期管护,巩固矿区复绿成果,对高温干旱造成的植被破坏,科学补栽补植,全面查缺补漏提标整改。
对已验收的废弃矿山(点)修复工程,严格实行封闭管养,原则上属地乡镇每周都组织人员巡查1次以上;对人为破坏修复工程行为,及时制止严厉打击;对沉淀池、排水沟沉积泥沙及时清理;对雨水冲刷损毁的区域重新修复,防止发生二次破坏;做好苗木日常养护,定期更新现状照片。
对生产矿山,做到矿山开采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同步进行,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边开采、边治理”的要求,开采一片,恢复一片,复绿一片,把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控制最低。认真落实矿山执法动态巡查制度,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利用卫片执法检查、自然资源智能监管平台、无人机航拍监控技术,严打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通过两年多的艰辛努力和综合整治,都昌县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矿产开发秩序逐步规范。2019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国家长江办、生态环境部及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领导多次到都昌督导调研工作,对都昌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通过降坡除险、覆土修复、绿化种植、道路铺装等一系列工程措施,昔日满目疮痍的山体,满山遍布的矿渣,沙石粉尘飞扬的露天矿区,虫鸣鸟飞,草木葱茏,绿意盎然,宛若一幅“赣鄱露矿绿如云”的美丽画卷。曾经的荒山荒地既可以种植绿茶、白茶、黄茶等经济作物,又可以种植芝麻、番薯、小麦等农作物,矿山周边的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天变蓝了;昔日的废弃矿点,也成为一个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