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市矿山资源富集和生态环境脆弱并存,煤炭资源的高强度开发带来了诸多地质环境问题。基于此,神木市强化顶层设计,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加强绿色矿山建设,扎实推进矿山生态修复。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启动编制《神木市黄河流域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规划》,制定《矿区生态治理专班工作方案》《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要点》,超前谋划矿区生态环境修复项目。积极争取中省生态修复项目资金支持,申报西湾露天煤矿和哈拉沟煤矿为榆林市矿区生态保护修复示范点,申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和历史遗留废弃工矿土地整治项目7个,有效落实生态修复建设项目。
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出台《神木市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率先启动绿色矿山建设,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绿色矿山第三方评估工作。开展“以评促建”行动,重点聚焦矿区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数字化矿山等指标,努力探索矿业发展方式转变新途径,提升建设成效。14个煤矿申报进入陕西省绿色矿山建设库,5个煤矿申报进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
三是严格资金监管。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基金和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严格资金提取和使用监管,确保资金科学规范高效使用。截止2020年10月份,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专用账户109个,累计提取基金32.6亿元,全部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开展基金提取情况专项检查47次,20个煤矿验收后退还基金1.53亿元。委托第三方机构对26个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治理进行专项验收。
四是推动绿色发展。全力打造各类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绿色体系,加强污水处理站、井下水库、煤棚、降尘减噪等设施建设,推进监测预警系统全覆盖和智能化,有效提高应急保障能力。科学规划矿井疏干水的配置和利用途径,确保矿井疏干水得到有效利用和达标排放。
通过绿色矿山建设,成功打造了一批集农业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矿山生态治理示范基地。已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10个,占全省比例27.7%;建成省级绿色矿山6个,占全省比例24%。累计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面积3.15万公顷,其中恢复耕地3097公顷,恢复林地9423公顷,恢复草地1.3万公顷,矿区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编辑:融媒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