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宁5月20日电 (记者 林浩 林艳华)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凌月明20日在南宁表示,新冠疫情推动全球经济格局及能源资源供需格局深度调整,主要矿业国家勘查和采矿等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中国—东盟有必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各自矿业要素禀赋和产业优势,保障矿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将东南亚打造成带动疫情后世界经济复苏的新引擎,促进全球矿业复苏繁荣。
凌月明在2021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暨推介展示会开幕式上致辞作上述表述。他介绍,近年来,中国加强地质矿产领域国际合作,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和多边主义,进一步放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外资准入条件,平等服务国内外各类市场主体,与东盟各国在矿业领域经贸合作日益加快、科研合作持续深入、人才交流日益频繁。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也是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开局之年,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努力,促进矿业贸易、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的交流与融合,实现矿业务实合作提质升级,推动中国东盟关系迈上新台阶。“凌月明说。
图为凌月明致辞 俞靖 摄凌月明倡议,中国—东盟应将“一带一路”倡议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提升战略互信,推进现有经济走廊和重点矿业项目建设协作,构建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进一步实施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建立东盟国家广泛参与的矿业产能合作联盟,深入开展矿业贸易投资合作,建立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行业发展生态,促进矿产品贸易自由化,保障矿产品市场稳定。
当前,中国政府已宣布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此,凌月明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各国就共同关注的矿山生态修复、绿色矿山建设等议题进行技术交流,加强绿色矿业技术联合攻关,推进科技政策和管理经验共享,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在矿业领域人才交流方面,中国将继续推进“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建设,以“中国—东盟学院”为平台,加大矿业领域人才培养力度,计划未来5年每年为东盟国家提供70-80个来华攻读学位的留学生名额。
据悉,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自创立以来,已举办10届,推介、洽谈项目1370多个,达成签约项目140多个,签约金额600多亿元人民币。本届论坛以“共建‘一带一路’,共兴绿色矿业”为主题,旨在深化中国—东盟绿色矿业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