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露山体严重影响着城市面貌和生态环境,近年来,环翠区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科学有序地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
针对废弃矿山突出问题,环翠区自然资源局针对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高铁、国道、省道等重要交通干线、海岸线直观可视范围内的废弃矿山,积极探索治理方式,对全区50处废弃矿山开展修复治理,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矿山治理恢复模式,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矿山治理环翠经验。
矿坑变青山 青山变金山
山水清幽、百花争艳,走进华夏城景区龙山花谷,风景如画,游人如织,这里已经成为景区新晋的网红打卡点之一。然而,秀美风光的背后,是一部生态修复史——这里曾经是建筑石材的集中开采区,山体岩石裸露,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矿山修复,造福桑梓。华夏集团克服山体修复难度大等诸多问题,以“愚公移山”式的奋斗精神对矿山进行整体治理,通过回填法修复山体、建隧道改善交通、筑堤坝储蓄水源等方式,将昔日尘土飞扬的采石场,逐渐变成风景迷人的“桃花源”。
△华夏城景区今昔对比图“我们对龙山花谷进行了生态提升和精细化改造,绿化荒山1000多亩,栽植紫薇、樱花等苗木,同时复原龙山采石设施原貌,配套建设了火车餐厅、彩虹滑道等设施,丰富了游客的参与体验。”华夏集团董事长夏春亭表示。
一系列的矿坑复绿改造工程,让景区环境变得更加安全、生态、宜居。在矿坑废墟上建起的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看到景区的对比图,知道这里以前是个满目疮痍的采石场,经过综合治理,绿化造林,如今到处鸟语花香,满眼郁郁葱葱,感觉特别震撼,真的是矿山变成了青山。”游客李飞说。
石窝剧场成为乡村“名片”
走进嵩山街道五家疃村,一座“镶嵌”在山体旁的石房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石窝剧场。剧场依山而建、面朝远方,古朴沧桑的石壁、石阶与乡村风韵格外契合。
曾经,这里是村民采石所遗留下的一处废弃采石场,平均高度26米,岩石裸露,土壤侵蚀,存在山体滑坡、落石等安全隐患,且由于长期无人看管,逐渐成为村民堆放柴草的区域,周边环境脏乱差,变成了村庄的“环境伤疤”。
本着“自然生态恢复,保留乡村记忆”的理念,嵩山街道聘请专业团队,高起点规划建设了乡村生态样板片区——“环翠轻户外运动小镇”,并将石窝改造作为整个小镇的亮点,因山就势,规划建设了石窝剧场。
场地中原有的石壁被完整保留,成为剧场的背景墙。剧场首创生态修复新模式,荣获两项国际建筑大奖,被誉为可以“仰望星空的舞台”。
凭借着优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观景体验,石窝剧场针对不同文化需求的人群,多维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发掘和培育以百姓文化需求为导向的乡村文化,用文化精髓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石窝剧场活动资料图如今的石窝剧场,歌声悠扬,乡韵悠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文艺中心”,并提供了环翠废弃矿山治理的新模式。
生态修复 因地制宜
改善生态环境,不仅仅是百姓身处的村庄。放眼青山,过去采矿留下的石坑就像一处处疤痕,刺目且存在安全隐患。
在竹岛街道陶家夼山体,曾经的坡面裸露部分无植被覆盖,局部地段分布有孤立凸出、易松动的危岩体。“因地制宜”成为山体复绿升级工程的原则,这里采用沿坡缘降坡排险减载的工艺进行山体复绿。修复后,在实现山体视觉和谐的同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陶家夼山体修复前“这里需要对山体钻孔,然后进行锚杆的加注,用钢筋对锚杆进行焊接,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一个U型槽,俗称‘燕窝’,在‘燕窝’里加注种植土,栽植绿化苗木。”威海春天绿化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胜峰说。
同样在里口山防火通道两侧,采用回填土壤、修筑围堰的方式解决裸露山体不宜栽种树木的难题,人机结合、分段运送,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改善了里口山区域生态环境。
紧握生态修复“画笔”,绘就“绿水青山”画卷。区自然资源局借助新技术,因地制宜、扎实推进矿山治理和造林绿化,按照《威海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计划安排,圆满完成了 50 处矿山治理任务,修复面积 1250 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