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站在七星关区团结乡草坝村的山头,尽收眼底的,除了田间地头当地群众忙碌的身影,还有微风拂过的阵阵绿浪。
草坝村,富含煤、硫等矿产资源。然而,曾经的过度开采,给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整治刻不容缓。
作为以前矿山开采的见证人,草坝村村委会主任文志明不禁感慨:“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不然会得不偿失。”
2003年,草坝村所有矿厂被开采叫停关闭,接近20年的矿山开采业落下帷幕;2011年,根据有关安排,国土部门对该区域进行复垦复绿项目,施工单位对矿区进行土地覆盖,移植草、种荞麦,绿意渐浓;2019年,环保部门再次加强治理,对所有被破坏的土地进行再次修复,当地村民积极参与,种植生态产业,让矿山重启绿色生机。
一边做“增绿”加法,一边做“去黑”减法,通过拆除设施设备、清理开采面悬浮石、护理边坡,清理开采遗留废料,并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进行复耕复绿,曾经热闹一时的硫磺厂通过系统治理绿色效益凸显。
决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幸福为代价换取当代人所谓的“富足”,通过关停和修复,昔日的矿山成功转型为产业发展地,当地人乐了。
“以前矿山周围的耕地寸草不生,连吃水都成问题。”草坝村村民仝国秀说,自从吃上了生态饭,家门口的水越来越清亮,地里的庄稼收成一年比一年好。
“受污染的区域大约有100亩,通过治理生态恢复率达100%,接下来我们还要利用这片土地种植刺梨,把‘绿水青山就是青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践行好。”文志明说。
绿色来之不易,守护绿色责任重大。在草坝村,人人都成了“护绿使者”,为子孙后代造福。“每天除了巡山,还有监管责任,矿山还在,监管就不能松懈,我们都会全力以赴守护好赖以生存的家园。”文志明坚定地说。
现在,整个草坝村共种植刺梨600余亩,板栗300亩,烤烟、辣椒等产业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发展得越来越好,当地人守着青山和绿水,生产生活逐渐提高。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七星关区努力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动全区复绿工程系统治理的一个生动缩影。自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以来,七星关区共督促责任单位治理矿山89个,治理恢复面积共1159.8亩,昔日遭受破坏的矿山,如今处处披上绿装,焕发出勃勃生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