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阳光明媚,务川自治县大坪街道三坑村甘溪组的村民邹书刚把山羊赶到山上后,又立即带领村民到地里管护烤烟和花椒。
“以前,这里满山都是挖矿人,矿渣遍地。”邹书刚说,村民们看着千疮百孔的大山,大多数人都搬迁到了其他地方。
务川享有“丹砂古县”的美誉,得益于三坑村板场到罗溪一带长达数十公里的山脉蕴藏的丰富丹砂矿。过去,当地人“靠山吃山”,到处挖矿,满山都是矿洞。20世90年代后期,政府严厉打击了私挖乱采行为。
“少数人的腰包是鼓了,但留下了满山遍野的土法炼汞灶和烧制后的矿渣。”邹书刚回忆说,葱绿的山体变得伤痕累累,土壤、水源遭受了污染,庄稼不能种,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苦。
如何清除土法炼汞灶、治理矿渣、修复生态环境,是务川自治县委、县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整合国土、环保、财政、公安、水务、监察等力量,全力攻坚,对废弃矿区进行综合治理修复,全方位预防废渣堆积体发生泥石流、“三废”泄漏对环境及下游水体的污染。2005年初,务川自治县打出组合拳,全力治理废弃矿山。
各部门积极行动,清除了土法炼汞灶,对固体尾矿库矿渣进行填埋、平整,并修建了尾矿库拦砂坝、挡墙、截洪沟、排水管等设施,利用黏土、耕植土进行回填覆盖,在覆盖土壤上种植树木、草皮等植被,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监测,对达标土壤进行复垦。
在矿区治理中,该县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历史遗留问题,另一方面还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新污染产生,着力从源头上管控和治理污染。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恢复土地面积10.96公顷,生态逐步修复,大山又焕发新的生机。
矿山变青山,村民们又陆续搬了回来,利用生态修复红利发展种植、养殖业,邹书刚就是其中之一。
2015年,邹书刚返回村里发展烤烟、花椒、生猪、山羊等产业。2020年,邹书刚不仅收回了前期投入的成本,还赚了100余万元,盖楼房、买轿车,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泥高镇高炉村曾是务川自治县重要的产煤区之一,煤炭收入成了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为积极响应可持续发展号召,该村陆续关闭了小煤窑100余家。
“这里以前全是煤矿山,荒了多年。”高炉村总支书记杨选指着眼前多元化种植的山坡说,采煤曾是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最初号召大家发展生态产业时,部分村民思想一时还转不过弯来。村支两委紧抓“三变改革”契机,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煤山上及其周边发展精品水果350亩、中药材500亩、花椒2000亩等生态产业,带动1500余人就业,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增加了群众收入。
务川自治县委书记程晓秋说:“我们必须树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主动、超前将生态保护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努力走好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从卖矿产资源转型到‘卖风景’的新型发展之路。”
(彭飞)
(责任编辑:何祖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