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一帆
老一辈地质人有个习惯,去哪总爱“显摆”自己的旧罗盘,因为业内人都知道,看一个地质队员野外工作时间的长短,只要看他的罗盘破损程度就知道了——漆皮斑驳就是他们艰苦奋斗的勋章。
6月18日,一场中国百年矿业史主题展在河南地矿产业园开幕,来自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的百余名党员成为了第一批观摩者。一枚锈迹斑斑的旧罗盘,把在场的所有人带回到那个为国找矿的奋斗年代。
矿产是工业的粮食,世界上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来自矿产资源。作为世界上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矿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没落走向复兴的崎岖之路。
鸦片战争以前,我国矿业文明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然而近代以来,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矿产资源被大量掠夺侵占,矿业文明走向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地质工作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毛主席指出“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道,万马就不能前行”,使矿业发展重燃激情,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地质工作者。
“崎岖五岭路 石迹耿千秋”,地质学家李四光将毕生所学奉献给了祖国;“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铁人王进喜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一张张鲜活的照片,一个个真实的场景,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也见证着中国矿业从自立、自强、走向复兴。
如今的地质工作装备,已经从罗盘、地质锤、放大镜的传统三大件,变成了大数据、地矿云、互联网+的智慧勘探。前来观摩的杜虹说:“虽然时代变了,条件变了,但讲政治,讲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变。”
“本次展览是对建党百年的特殊献礼,通过回顾百年地矿史,大家汲取了奋进力量,坚定了不断开创中原地矿繁荣发展的决心。”有色金属地矿局二级巡视员张心剑表示。
不远处,《勘探队之歌》悠悠响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
编辑:赵霄翔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