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近日在答复王建明等8位全国政协委员提案的函中称,下一步,持续开展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推进农业地质调查和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加快地学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部认为,王建明等8位全国政协委员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提案》中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建议,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经商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自然资源部就这一提案进行了答复。
自然资源部表示,下一步开展的工作具体内容包括:
在持续开展基础地质调查方面,将持续推进1∶5万区域地质调查,查清自然资源赋存的地质背景。深化重要成矿带、含油气盆地基础地质调查。开展我国主要成矿区带和含油气盆地的专项调查与成果集成应用研究。推进流域尺度水资源基础地质调查,提升水循环研究和水资源评价能力。加强国家重大战略区基础地质调查,深化国土空间生态环境演变关键因素认识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在持续推进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农业地质调查)方面,将开展全国农产品主产区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监测。开展典型地区富硒土地高效利用调查示范,查明重要区域富硒等优质土地资源精准分布。开展耕地安全利用试点研究,选择典型不同成因的耕地区域,开展生态风险评价与识别研究。
在加快推进地学旅游相关工作支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面,计划制订全国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方案、相关分类与调查评价标准,指导各地有序开展地学与人文历史资源调查。加强地质文化村(镇)建设示范。推动乡村旅游和特色文化旅游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展地质遗迹详细调查与综合评价工作。开展典型地质遗迹资源与地质因素的关系研究。
关于已开展的工作,自然资源部表示,通过开展专项基础地质调查,为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提供了基础地质支撑。1999年以来,自然资源部(含原国土资源部)通过开展大比例尺农业地质调查工作,助推建设富硒特色农业产业园300余处,建立了以“湖南新田模式”和“青海平安模式”为典范的“地质+特色农业”的“造血式”扶贫新模式,支撑精准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成效显著。2008年以来,自然资源部(含原国土资源部)启动了以省域为单元的全国地质遗迹摸底调查,共查明在省域及以上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地质遗迹点7268处。自然资源部(含原国土资源部)还将基础地质调查成果和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应用。(中国矿业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