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农产品是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是民生保障的“头等大事”。如何高质量保障居民的菜篮子稳定?有两会代表从生鲜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入手,提出应该“推进生鲜零售的数字化升级,减少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性浪费’”。
传统农产品销售环节众多,从田间到批发商、经销商、生鲜门店、再到消费者手中,每一层都要搬运、触碰,环节越多,损耗率越高。我国生鲜行业的损耗率达到25%—35%,是发达国家的5倍左右。据西南证券的研报数据显示,生鲜行业在损耗方面造成的浪费相当于每年有一亿多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了。
而在国内的生鲜零售企业中,社区生鲜品牌钱大妈将农产品的损耗率降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为减少生鲜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非必要浪费,钱大妈主要做了几件事:一是通过全渠道数据中台与运筹模型,由门店店长和集团总部根据不同门店的具体消费数据分析,提交精准订货订单,生鲜食材会在次日凌晨送达门店,避免盲目配送造成的库存积压及浪费。二是自建仓储物流系统,从供应商食材采购、加工,到后期的分拣、包装,钱大妈都通过自建的仓储物流系统进行处理,最大限度保证运输速度和食材新鲜。三是开创“日清”模式,通过定点打折,实现门店每日清算、不压货的“零库存”模式,优化了传统生鲜零售门店在库存环节的损耗浪费。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东丽区华明街道胡张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宝玲提出《为果农、菜农在社区开通绿色销售通道》的建议。杨宝玲表示,应季水果销售不畅是困扰村民的大难题,建议应当为农产品集中上市开辟绿色通道,“限时、限季、限地”在社区、街道销售,这样既能提高销售量、增加农户收入,也能让市民不出小区就能买到新鲜、低价的水果蔬菜。
钱大妈拥有3200家社区生鲜门店,深入到了社区“最后一百米”,是生鲜农产品进城的重要通道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张军认为,创新流通服务,是农民菜园子和城镇居民菜篮子的“纽带”和“桥梁”。通过在流通和销售环节的创新、布局和升级,能够有效的提升生鲜农产品出村、出山的效率,一方面让农民实现了增收,让乡村振兴有了可靠的落脚点,另外一方面也让城镇居民的菜篮子中能有更多绿色的优质农产品,供需两侧都受益。
专家指出,解决生鲜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浪费问题,要在供给侧、流通侧和需求侧三个层面同步推进改革。在供给侧,要积极推广智慧农业、订单农业,提高生鲜农产品的生产精准化及供应稳定性。在流通侧,通过大数据、智能物流、冷链体系等现代化的供应链升级,提高生鲜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效率。全国政协委员唐俊杰表示,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的产地预冷与冷藏保鲜基础设备设施仍是短板,要建立“以产地为主、销地为辅的双向生鲜农产品冷链配送体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邮政局普遍服务司司长马旭林也建议,财政部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按照以奖代补的形式专项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建设农产品产地预冷、仓储保鲜、初加工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在保障生鲜农产品“高质量进城”这件事上,需求侧的改革目前体现在预制菜、半成品净菜的火热上。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之后将以20%左右增长率逐年上升,预计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到5165亿元。预制菜及半成品净菜可以减少生鲜农产品多层流通、搬运过程中的损耗,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便捷的美食解决方案同时,也能大大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全国人大代表陈瑞爱在两会提案上表示:预制菜产业将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生产预制菜的中央厨房一头连接产地田头,一头连接市场餐桌,是推动产业兴旺的重要载体,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有效手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